近日,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农学专业的四个班级分别前往咸阳市杨凌区的四个村庄,开展为期2天的村庄调研活动。同学们通过座谈交流,走村入户调研当地情况,分析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在走访中倾听乡村诉求,深入剖析乡村发展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姜嫄寻农韵,学子启新程
农学2301班在任成杰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揉谷镇姜嫄村进行暑期综合实践调研。同学们与当地书记进行座谈交流,并对当地农户进行走访调研。据了解当地成立了姜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进太秋甜柿项目。如今,占地181亩的太秋甜柿已在姜嫄村扎根,并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同时,姜嫄村为推进乡村振兴,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培育苗木新品种。此外,同学们还调研了姜嫄村多家农业示范基地,了解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并学习了解实践经验,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本次实践经历,同学们不仅了解到姜嫄村的产业现状,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后续同学们将利用专业所学,编制村级乡村振兴规划,助力姜嫄村乡村振兴。
农学2301班前往姜嫄村实地调研
学子访高村 青春助振兴
2025年7月2日,农学2302班在秦晓梁老师带领下,赴杨凌示范区高家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抵达后,团队与村干部座谈。高家村党支部书记万书记介绍了特色产业种植、村容整治等乡村振兴成果,也谈及技术升级、农产品销售等难题。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围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电商拓销”等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建议。实地参观中,同学们走访杨陵交运铁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了解其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樱桃园,得知村集体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蔬菜大棚里,龙须菜作为主导产业远销西安,且不断拓展种植品类。此外,团队还调研了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并入户收集村民意见。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强化了责任担当。未来,他们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以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学2302班前往高家村实地调研
探绛中产业,谋乡村振兴
为深化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知,提升自主调研与统筹规划能力,7月2日至3日,农学2303班在王兴老师带领下,赴杨凌区五泉镇绛中村开展小学期实习调研,以座谈、考察、入户等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乡村振兴路径。调研首日上午,绛中村王刚书记介绍,全村2700亩耕地中,2000亩已流转,用于建设养猪场、发展生姜及大葱种植与育种,花卉种植或出租给高校设立实验站;剩余700亩中,400亩种植猕猴桃,300亩种植粮食作物,猕猴桃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座谈会后,师生参观智能化大棚、西农实验站、玻璃温棚,以及生姜、大葱种植基地。2日下午至3日上午,30名学生分组开展入户调研,获悉村内改厕、路面硬化全覆盖,基础设施完备,公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此次为期一天半的调研,让学生深度了解绛中村产业结构与经济模式,切身感受政策红利,同时为村庄规划积累丰富资料。
农学2303班前往绛中村实地调研
探光明村貌,绘振兴蓝图
为推进光明村乡村振兴规划编制,2025年7月2日-3日,农学卓越2301班在任广鑫老师带领下赴杨陵区光明村调研。抵达后,崔新峰书记介绍村情,光明村依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的科研基地,打造"油菜花节",探索"产学研 + 文旅"融合模式。随后,师生走访沼气池、养牛棚、老村委会、幸福院等场所,了解产业循环、文化挖掘、民生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分组入户调研时,同学们与村民交流,收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民生诉求。此次调研全面掌握了光明村产业、生态、文化、民生现状。后续班级将梳理成果,融入规划编制,助力光明村实现产业强、生态美、文化活、民生优的发展目标。
农卓2301班前往光明村实地调研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三农,将专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农学新思路”在乡土间绽放出绚丽光彩。
编辑:高雪纯
终审:吴清华
版权所有 best365·官网(中文版)登录入口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